Route
Contact us
2025-04-29 22:35:25
在地球的北半球,一条闪耀着冰晶光芒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横贯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这里不仅是全球冰雪资源的集聚区,更是具有世界级开发潜力的宝地。要让这片冰雪世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关键在于科学定量地识别冰雪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价其开发条件。这不仅关乎我国冰雪经济能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更是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的坚实基石
冰雪资源的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带性特征,纬度地带性对其有重要影响,决定了降雪量、存雪期、结冰期等特征的差异。例如,在高纬度地区,由于气温较低,降雪量较大,存雪期较长,结冰期也相对较早。而垂直地带性与气候和山地条件紧密相关,它决定了积雪深度、垂直落差、坡度、坡向等冰雪资源的利用条件。
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恰好处于地球北半球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这片区域是世界上最重要和具有世界级开发潜力的冰雪资源集聚区之一。其中拥有优良和较好滑雪资源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吉林的长白山、河北的太行山、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陕西的秦岭等山地;拥有中等滑雪资源的区域则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的张广才岭、龙岗山、老爷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华北地区的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地,西北地区的秦岭、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等山地,以及西南地区的岷山、大巴山、邛崃山等山地。从省域分布来看,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四川等省(自治区)是冰雪资源的集聚区,这些地区的冰雪资源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天然冰资源的分布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我国潜在可开发天然冰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潜在可开发天然冰资源总面积,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西部地区,西藏、青海的潜在可开发天然冰资源总面积最为庞大,达到万平方千米以上,新疆、内蒙古次之,潜在可开发天然冰资源总面积在千平方千米以上。第二梯队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东北三省潜在可开发天然冰资源总面积从大到小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的潜在可开发天然冰资源总面积也超过百平方千米。第三梯队是南方地区,如云南、湖北、四川等地的潜在可开发天然冰资源总面积相对较小,在百平方千米以下。
来古冰川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由美西、雅隆、若骄、东嘎、雄加、牛马六条冰川组成,属典型的海洋性冰川。其独特之处在于冰体因内部气泡散射光线而呈现幽蓝澄澈的色调,与蓝天、冰湖交相辉映,形成宛如蓝宝石镶嵌山脉的奇幻景观。
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行业政策引导和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弹射器”效应下,我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报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为滑雪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驾护航。我国滑雪场地建设如火如荼,数量从2018年的524个增长至2023年的935个。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让我国滑雪场地建设跃上新的台阶,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在滑雪竞技方面,我国滑雪赛事不断普及,滑雪小项日益增多,各类滑雪赛事场馆的建设也与之相匹配。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我国实现了全竞赛项目参赛,其中滑雪项目包括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六个分项,赛事的筹备和举办促使我国各项滑雪赛事场馆实现了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滑雪运动的竞技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云顶滑雪公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包括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雪上技巧、空中技巧、障碍追逐、平行大回转6条赛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单板滑雪障碍追逐、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等竞赛项目在此举行。如今,云顶滑雪公园不仅是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国家队的训练基地,也为大众冰雪运动提供了优质场地。
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实践“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不断加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的供给力度,深入挖掘冰雪旅游的消费潜力,积极推动冰雪旅游与多个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数据显示,2023—2024年冰雪季是“后冬奥”时期首个完整的冰雪季,单个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4.3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为5247亿元。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冰雪旅游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各地纷纷加快冰雪旅游度假区、主题景区的布局步伐。其中,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的建设在引领和示范高质量引导自然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认定3批共26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从地域分布来看,东北地区有8家,华北地区有8家,西北地区有7家,中部和西南地区有3家。这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是按照《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的工作部署推进建设的。它们以《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行业标准为依据,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始终。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本底规律,将优良的自然滑雪资源视为发展根本,依托良好的滑雪设施设备,以舒适完备的休闲度假设施作为保障,致力于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提供了核心理念支撑,各地依托冰雪资源,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为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多行业政策支持引导下,我国冰雪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掀起了新的浪潮。然而,在冰雪资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资源无序开发、产业链短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冰雪旅游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反映出当前我国冰雪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尚不健全,亟须以生态为先,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这不仅是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关键,也是实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如何立足冰雪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科学布局,是一道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对推动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冰雪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各地区冰雪产业发展基础,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我国冰雪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促进冰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冰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冰雪经济“一区两带多节点”空间布局,为我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构建冰雪经济“一区两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即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为核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经济引领区,高质量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和“冰雪丝路”,支持北京延庆、河北崇礼、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白山、新疆阿勒泰和伊犁等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
第二,优化布局,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滑雪资源。在滑雪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充分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内外滑雪资源安全的影响,统筹优化全国冰雪经济的空间布局。以京津冀地区为引领,以东北地区稳步建设为基础,以西北、华北地区快速建设为支撑,以南方地区合理建设室内滑雪场馆为拓展,科学研判气候变化下滑雪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鼓励新建滑雪场地选址于高海拔积雪资源区,以科学有序推进我国滑雪旅游场地的开发。优先、重点开发新疆阿勒泰、黑龙江亚布力、吉林长白山、新疆天山北麓,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北京北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吉林南部地区、山西吕梁山区和太行山区等区域;鼓励、控制开发陕西和甘肃秦岭山区、宁夏六盘山区、甘肃祁连山北麓等区域。
第三,构筑“北冰南展”冰上资源开发空间格局。依托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优质的户外天然冰资源,科学研判结冰线,遵循“西高东低”的资源分布特征,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南部、吉林北部、辽宁的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西北地区的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以及陕西、甘肃、宁夏的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等地,充分利用当地的江河湖泊等水域资源建设天然滑冰场。对重点区域深入调研户外天然冰资源,结合经济、人口、人体舒适度、区位、交通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进行合理布局,推进我国北方地区冰上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转化能力,为北方地区冬季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更多场地设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此外,打破冰雪旅游以北方地区为主的格局,拓展室内冰场在上海、成都、深圳等南方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城市的建设,推动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向南方地区延伸,刺激南方地区冰雪消费市场的发育与完善,在全国形成“北冰南展”的冰上资源开发空间格局。
第四,建立“南客北上、外客入境”的冰雪消费市场双循环格局。依托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和滑雪资源,构建东北冰雪旅游—装备制造大产业体系;依托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的冰雪资源优势,建设以新疆阿勒泰为龙头的丝绸之路冰雪度假大区;充分依托冬奥会遗产地资源,建设以张家口、延庆为核心的华北冰雪旅游—竞技旅游大区,并建设冰雪主题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室内冰雪运动及旅游场所。在区域性大城市、省会城市、著名旅游城市等的中心城区边缘,科学布局室内滑雪场与滑冰场,持续推进冰雪旅游“北冰南展”,培育壮大客源市场,吸引国际游客入境,建立“南客北上、外客入境”的冰雪消费市场双循环格局。
依托成都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区位优势,西岭雪山滑雪旅游度假地成为西南地区冰雪消费的核心节点,“北冰南展”照进现实 图/VCG
第五,完善冰雪资源开发政策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满足冰雪经济项目的用地需求,并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将冰雪经济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管理,实现对冰雪经济项目用地的精准管控。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加强对冰雪经济项目用地的保障,优先安排冰雪经济项目建设。支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建设冰雪经济项目。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盘活存量土地支持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节约用水、严格控制天然林地转为其他用途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建设冰雪经济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展望未来,在生态优先的科学布局与“扩内需、促消费”措施深入实施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冰雪经济将迈向更加辉煌的发展征程,以冰雪为笔,以创新为墨,将“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图景。
注:本文系国家体育总局研究项目《中国冰雪资源空间布局及区域优势研究》(项目编号:E2L20340)资助成果。作者分别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文旅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文旅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工业园西区 电话:0799-7550789 手机:18617298236
Copyright © 2024 完美体育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赣ICP备2021002053号网安备案:赣公网安备36032302000042号